國學常識小測試 您是否仍能琅琅上口 ?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 ,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 報得三春暉 ?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 後不見來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獨愴然而涕下 .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 丹丘生 ,
將進酒 , 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 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 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 千金裘 ,
呼兒將出換美酒 , 與爾同消萬古愁。 

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 低頭思故鄉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 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 , 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金縷衣 (司馬翎)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青年守則    

一個國家必須有良好的國民道德 , 才能維繫社會的安寧 , 這種國民道德 , 就是全國國民修已善群處世待人的行為標準。 我們中國是一個禮義之邦 , 素來重視道德的涵養 , 古聖先賢定出了許多的道德規範。  國父把它歸納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種固有道德。 後來先總統 蔣公又加上禮、義、廉、恥四維 , 更概括了智、仁、勇三達德 , 就成為我國的「青年守則」。 守則一至五條包括八德 , 六至九條意指四維 , 而十至十二條就是三達德 , 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固有道德的綜合體。 也是我中國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在此反共復國時期 , 更是我們反共的精神武器 , 值得我們的重視。 這十二守則原來是 蔣公(當時兼全國童軍總會會長)為童子軍定的規律;民國二十四年 , 經中國國民黨五全大會議決定為黨員守則;民國二十七年教育部命令全國學校稱為「青年守則」。 規定在週會中一體宣讀。 切實實施。  「青年守則」實踐條目如下:
 

1.  忠勇為愛國之本 5.  和平為處事之本 9.  整潔為強身之本
2.  孝順為齊家之本 6.  禮節為治事之本 10. 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仁愛為接物之本 7.  服從為負責之本 11. 學問為濟世之本
4.  信義為立業之本 8.  勤儉為服務之本 12. 有恆為成功之本

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  :  

1-6
勝戰之計
7-12
敵戰之計
13-18
攻戰之計
19-24
混戰之計
25-30
併戰之計
31-36
敗戰之計
瞞天過海 無中生有 打草驚蛇 釜底抽薪 偷梁換柱 美人計
圍魏救趙 暗渡陳倉 借屍還魂 混水摸魚 指桑罵槐 空城計
借刀殺人 隔岸觀火 調虎離山 金蟬脫殼 假痴不癲 反間計
以逸待勞 笑裡藏刀 欲擒故縱 關門捉賊 破釜沉舟 苦肉計
趁火打劫 李代桃僵 拋磚引玉 遠交近攻 移花接木 連環計
聲東擊西 順手牽羊 擒賊擒王 假途伐虢 反客為主 走為上計

(另類現代處世36計)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施恩計  迂回計  借口計  旁敲計  獎賞計  恭維計
 激將計  貼金計  遮羞計  捧場計  借光計  圓場計
 退讓計  自嘲計  觀色計  雙面計  恐嚇計  洞察計
 把柄計  蒙蔽計  攀纏計  釣魚計  拆台計  反悔計
 應變計  裝傻計  賣乖計  露丑計  反譏計  反語計
 抱團計  施威計  下台計  暗示計  談判計  試探計

禮運大同篇 (孔子)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   男有分 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 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朱子治家格言 (朱伯廬)

 (待續 ... )